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宇宙与人》观后感

时间:2023-08-11 21:07:58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20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20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

当观看完《宇宙与人》这部影片之后,我对这个浩大而又茫茫的宇宙越来越感兴趣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深深的吸引了我。

高中的时候,政治老师就说过“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哲学观点。我真的想不明白天空中飞扬的尘埃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按我的观点,如果硬要把我们人类和尘埃来上关系,那就是,尘埃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无机界又怎么和丰富多彩的有机界拉上关系呢,实在令人费解。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知道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自从人类发现了这种叫基因的机构之后,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质能。”一句多么蕴含科学哲理的话啊。再看看影片,我们知道宇宙的开端并不是那么的丰富,而是极端的单调,只有氢元素和极少量的氦元素。我们都知道,没有重元素的参与,我们的这个生物大世界肯定不会这样丰富多样!而这些重元素必定就是靠氢、氦两种元素演化而来。

所以,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说的俗一点,他们就像有同样的祖先。当然,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并不能只是追溯到它们都是有氢、氦演化而来的。但这恰好能说明“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质能。”所以,我们人类和尘埃的联系并不只是限制于“尘埃对我们的健康有害”。同样,无机界和有机界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我们清楚,万物由氢、氦演化而来,无机发展到有机,过程是那样的漫长。这个世界,不会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让原子核燃烧。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达到普通化学能量的20__万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100瓦的灯泡点亮100万年。

我们一直以为太阳会一直“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大错特错。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阳只有2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而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质集团,它们有更大的组织,我们的银河系就同大约20多个星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星系团。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两个星系,它们各有几千亿颗恒星,相距3000万光年,就是说每秒30万公里的光,在它们之间旅行一趟都要3000万年。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2

宇宙是神秘的,而茫茫宇宙用物质创造生命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知道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而这段话用现代的科技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让我明白“世界是物质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影片《宇宙与人》中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得来的,地球的演变最终产生了生命。地球上环境的完善也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留给我们了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然而它却由于质量太小而只能成为一颗死行星,或许这就是宇宙的选择。

我从中仔细、清晰地看到了创造人类的物质系统和它的运作。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宇宙是一个生命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150亿年前,在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并且,到现在为止,在这150亿年间,这个爆炸仍然在进行,也就是说宇宙的形成是核聚变的结果,而这一情况是一直随宇宙的存在发展而存在的,因为宇宙的运动是不会停止的,一旦它停止运动了,它必将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而这也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数目上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宇宙万物。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终有一天,科学将会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然而由我们所认识的宇宙的形成来看,也不难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世界的物质性。

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大的生物。

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人类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须谨慎的使用人类的智慧,人类创造了文明,但是人类也是可以毁灭文 ……此处隐藏16571个字……自身能量还不到其总质量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相当的大。

当太阳的质量由于能量损耗而耗尽时,不知道我们人类还会存在浩瀚的宇宙中吗?太阳表面也是不太稳定的,它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活动的,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某一些地方温度比较低一些,其它地方温度高。

我们看起来,他比其他地方要暗些。耀斑却是恰恰相反,由于太阳表面某些地方太阳能源的剧烈释放,使得太阳表面发生剧烈活动,产生日环等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两种活动的周期差不多为11年。在太阳活动频繁的时期,太阳的电磁波剧烈释放,并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如同巨大的瀑布向太阳周围快速释放,并冲击地球大气层与磁场,干扰地球自身的电磁波,它与大气层摩擦便形成美丽的极光。

太阳与地球及八大行星的关系十分密切,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形成了一年,并自身转动就形成了自传,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近及远,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不会受电磁波转大的影响,并且地球自身千百年来由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使地球的大气层成分不断发生改变。

最终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含有氧气的大气层,更重要的是地球内部的水分通过地震、火山等活动将水带到地球表面,并形成降雨。长期形成了地球上江河湖波。就个人而言,我主要谈谈宇宙与人类自身两个方面。

茫茫宇宙已经形成了几十亿年,这当中发生了多少变化,我们都无从得知。虽然,关于宇宙起源有几种学说:如最著名的宇宙大爆炸,黑洞叙说等待等。但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无从考证,它不像我们居住的地球,通过碳原子的测定就可以确定年代,大文学家苏东波说过“寄蜉蝣于大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每个人多是渺小的,我们人类年龄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多岁,与整个宇宙年龄相比太短暂了。宇宙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宇宙的中心在哪呢?太空中有没有作文外星人的存在,我们都还是无法回答。从目前人类科技水平来说,人类最远可以观测到距离地球二百亿光年的距离,而这二百亿光年之外的外太空又是什么样子?在我们观察到的范围内,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还有二百多个,那么行星又有多少个呢?这些行星中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可以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会不会存在生物?人类能不能完成迁徙呢?而在太空探索过程中,人类又要克服那些障碍?等等众多问题。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9

上周的马克思课,教师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与人》。在将近一个小时里,我经过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星系,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虽然这些了解都是很浅层的,可是却让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宇宙包括物种起源的基础知识。身为一个人类,一个大学生,也许这些有关宇宙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业,生活没有任何帮忙,可是我还是觉得自我很有必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绍到陆地物种起源于海洋物种的时候,曾说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之中大无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陆地,勇往直前,最终就进化成了各种陆地生物,人类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后代,所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实,之前有关勇敢的励志故事或者励志名言,可是还是远不如这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来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我们要激发这种天性,去应对那些横亘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才不愧对那些造就了我们的勇敢者的馈赠。

行星,恒星,宇宙的生命长度都是动辄以亿年来计,而人的生命长度最多可是区区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长度能够忽略不计。虽然,人类的生命长度是有极限的,可是生命的宽度却没有人明白它的极限所在。所以,我们人类所该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的价值不在其长度,而在其面积。所谓生命的面积,在我看来,是指其对这个社会或者这个社会的某个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影响。当然,所谓的影响必然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人类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是极其渺小的存在,但我们的出现却是宇宙的馈赠。我们应当珍惜,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20

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中国在二十世纪末就拍出了不错的片子,总感觉中国的纪录片跟世界上好的片子有很大的差距,可是看到这个片子之后我在将来对中国的还是抱有期望的。因为我们平常看到更多的是BBC拍摄的,设计效果以及教育意义都很不错。

让我深入思考的是我们人类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人类历史仅有短短的那么一段,可是宇宙的历史却是很是久远,从我们人类诞生到此刻,人类经历了很多的劫难,可是我们幸运的活了下来。就像犹太民族一样,虽然是历经劫难,可是百折不挠的坚持,并且在努力改造自我的生活环境。当然这期间人们也犯过很多的错误,其中不乏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自然的过度崇拜,人们会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作出了很多现代人不了解的事情或者什么,这需要我们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当时的具体情景,而不是妄加确定。在人类的进化史的过程之中,有很多生物已经以为不能经受环境变化的考验,渐渐的离开了我们的视野,甚至是灭绝,这能够作为我们人类生命顽强的一个表现,可是我们最好还是从中悟出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事情来得更好一些。

我们暂且把片子中的有些数据认为是确切的,我相信就像圣经预言的那样,人类会灭亡,而不会有所谓的诺亚方舟。这看起来没什么,因为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东西中有灭亡的那一天,不是我悲观。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过度的计较一些事情,我们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现实之中而不是生活在梦想之中不是吗。

其实,每个人都看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浮躁的一面,我不是危言耸听,改革开放有可能是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也有可能是人们精神陷入极度的空虚,而愤然离世。无论是看过还是听过自杀现象的人,或许都有一个想法,怎样会那么傻,其实我们内心都住着这样一个我们自我,放弃生命,放下社会的羁绊。

悲观的思想说了一通,我们更多的还是随大流的展望一下未来,未来我们能做什么我认为在伟大的人,也是平凡的人,只可是有些人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要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其实整个宇宙就是不公平的不是吗就拿我们太阳系来说,为什么就只能地球上有生命(当然只是此刻的局限,或许别的星球也有),别星球为什么就不能有就想思考我们人生一样,我们在做事情还是出事的时候要研究很多的情景,即使我们能做到跟大程度的理性,其实我们更多的还是感性占上风,因为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或者是多我们自我的了解都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生路漫漫,学习的地方真的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只看到此刻,而更多的是关注我们的将来。因为我们还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可能性,即使这个可能性很小。我们也要努力地做到把可能性扩大,而不是自暴自弃的、怨天尤人或者怎样着,就像做人一样。平平常常生活但要有一个梦想,而不是混混沌沌的度过很多时间。

也许悲观是我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可是我内心也还是比较阳光的,没有那些所谓的自杀的想法,当我听同学说她又很多次想离开这个世间,我笑了。可是,我不得不逐渐的认识到自我局限,然后逐渐提高自我,使自我逐渐的接近原先的那个梦想。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