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9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皮书》观后感1先看了《触不可及》,所以大概会在主观上完全的偏向,其实反应的方向不尽相同,绿皮书会更加偏向于现实处境的反映,悲凉无奈的现实。
唐·雪利,一名钢琴家,说来讽刺,因为黑人身份竟然不能弹奏自己最爱的古典乐,算是因为肤色,被迫转向流行乐的领域。他是为了什么呢,在这个不被人尊敬的年代,几近对于整个制度发起冲击,算是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体面。可是这样的一份体面,终究是不堪一击,白人宴会上的邀请更多的是为了装点,所谓的尊敬也只是限于舞台。更多的人不过是为了提升一种格调,所谓的情感所谓的经历,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大概他们都没有托尼能够听懂其中的曲折,可能都没有托尼那般感受,弹琴时候的雪利,譬如神明。
托尼呢,因为肤色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尊敬,可就像是他所说的,他所住的街区,仿佛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混乱,拥挤。似乎并不是别人所想象的优渥的生活,更多的人,也不过是在底层挣扎,在泥泞里生活。
他们啊,去到了南方巡演,所谓的巡演,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其实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明白。
放弃了优渥的工资,去到了薪金抵不上的地方,最终,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侮辱,是一种人格上的贬低。是一种经历,还是说,去感受更多的同胞的生活,毕竟他不可能舍弃掉自己的肤色,他所经历的,尽管已经所谓的受人尊敬,所过的生活依旧不算如意,生活中受尽指责。
那么更多的同胞呢,那群在田地里辛苦工作可能都没有办法养活一家人,在工作的间隙里,望向他的同胞呢。过得,大概是更为挣扎的生活,所谓的逃离,所谓的远离,更多的也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吧。不愿意被刻板的印象所束缚,可这世间,没有人能够逃离刻板印象,没有人能够逃离别人的成见,更何况,有的时候印象又何尝不是一种正确。就像是炸鸡,就像是爵士,就像是所谓的对于现况的接受。有的是我们可以酌情接受,有的是我们可以给予这个世界一部分的改变。
就像是相处久了他们一定会对于对方会有一定的影响,会去接受不再流水化的写信,会去接受文雅化的表达,会去压抑自己的脾气,不再只是任由释放带来一种无谓的伤害。
他也会去接受所谓的不会接受的饮食,会去抨击别人并不公平的对待,会去接受不是施坦威的钢琴,接受音乐最初的样子,只是带给人们欢乐。会去拥抱家庭,会去接受温馨,会去迈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寻找一种并不孤独的人生。所谓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会意识到,可能也不会感觉到,只是带给彼此的,是一生的朋友,永远不会忘记的,一路上的陪伴与依靠。
这样一段旅程,对于彼此改变很多,算是,见到了世界,见到了人生。给予我们自身的呢,是世界的残酷与真实,是世界本来的样子,生活在路上,境遇在人生,如果说曾经有一段经历能够让我们就此改变心中的偏见,改变固有的成见,又何尝不能在路上。
所谓的绿皮书,是讽刺也是嘲笑,所谓的区分所谓的对待,所做的也都不过是无谓的坚持与固执,世界所有人,哪有什么分别。区分带来的,大抵是心中的自卑与刻意打压的结局,本不该如此。从来不该如此。
《绿皮书》观后感23月2日,冒着大雨去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电影果然名不虚传,2个小时看得很过瘾。虽然我并不擅长写影评,但是对于好电影(就像去年的《三块广告牌》),看了还是想要记录点东西。
这部电影信息量非常大,130分钟里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很多信息都是隐藏在细节里,简直让我意犹未尽,想去二刷。为了表达我的感动和理解,我列出一些关键词来说这部电影。
「尊严」——钢琴家雪莉博士就是一个用尊严捍卫自己人权的人,长年以来,虽然自己才华横溢,博学且教养好,有钱也有地位,但是因为自己的黑人种族备受白人社会的各种侮辱和欺凌。他没有用暴力去反抗这一切的不公平,而是用自己的品质、勇气,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也受到了包括托尼在内的白人尊重。
「孤独」——雪莉博士是非常孤独的,这种孤独不仅仅因为他受到各种白人社会对黑人的不公平和歧视;还有他本身没有家庭,没有朋友,只有不断的去音乐巡演。他不是典型的黑人,他和那些底层的黑人也没有交集和共同语言(影片中有一段他和底层劳作的黑人对视的那段特别让人动容)。不是有人说天才都是孤独的,雪莉博士是音乐天才,但音乐之后就是酒和孤独,有一个不联系的兄弟,失败的婚姻,性取向比较特殊……每当夜晚一个人的时候,他自己也在苦恼自己到底是谁?就像他在雨中咆哮的一段精彩台词——「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还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是谁?」。这一段是剧情的高潮,看着特别动容。
「勇气」——勇气可以说是全片的主题关键词,也是激励大众共鸣的主题词。雪莉博士明知道当时的美国南部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很严重,越往南越严重,可是他还是选择要去南部巡演,去经历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去捍卫大众的认知。勇气在雪莉博士身上是贯穿得很透彻,包括一路上他也开始用手吃炸鸡,后来他去黑人酒吧和大众黑人一起狂欢,拒绝不让自己在那里吃饭就取消演出、最后还到托尼家过圣诞的结尾……托尼其实也是很有勇气的,开始他也对黑人抱有社会的偏见,但是后来他慢慢也很尊重雪莉博士的音乐才华和人品,并且慢慢变成朋友的那种,他观念的改变也是需要勇气的。电影还通过博士的演奏同盟点出了电影关于「勇气」主题的中心台词——「因为光有天才还不够,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
「浪漫」——电影托尼给妻子不断写信的片段可以说是剧中最温情最浪漫的桥段了。托尼的教育程度,刚开始连句子都写不清楚,只能记流水账,还到处错别字,连dear还写成deer;可是他虽然很粗俗也没有文化,但是他对妻子的情感和爱是真心的。在雪莉博士帮他写的那些句子里,我想不仅仅是托尼的妻子感动,任何一个人就算是观众听了也会起鸡皮疙瘩的。那些非常有文采的句子只有莎士比亚才能写得出吧,你说是有浪漫呢?
「温情」——这部电影的温情不断,从一开始描述托尼家的情况开始——托尼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一家人包括妻子和孩子还是很温情的,为了赢取奖金还去参加大胃王比赛;即将合钢琴家去南方远行的时候,把预付的薪水信封交给妻子,让她存起来的时候也很温情;雪莉博士演出时候的光彩夺目,托尼温柔而又欣赏的鼓掌也很温情;博士教托尼写情书的片段也很温情;最终雪莉博士和托尼一家人过圣诞的HAPPYENDDING也很温情。
anyway,这部电影真的很精彩,饱含的信息实在是太丰富了,有值得太多可以寻味的东西。
《绿皮书》观后感3《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
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 ……此处隐藏5478个字……托朋友去找工作。经朋友的介绍,遇见了黑人音乐博士雪利,作为雪利的司机与雪利一起一路向南。在黑人备受白人歧视的美国南部,托尼和雪利更是经历了一系列他们在北方不可能经历的屈辱事件……
想起《唐探1》当中的经典的一场对话,“一张纸怎么立起来?”,折了一折,再立“这样”。一面为阴,一面为阳,暗示着万物皆有两面。而人,更是如此。在托尼和雪利的《绿皮书》之旅中,他们生为白人和黑人,存于底层和富裕阶层,长于大家庭和孑然一身奋斗于世,恰如阴阳、黑白,互为对立,却最终融合。俯仰人世,皆是如此,立于人间,晦暗难明,却在沟通、交流中最终互相理解,成为挚友。
《绿皮书》观后感8托尼所在的酒吧歇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托尼很快陷入了生活拮据的局面。他不得不在小餐馆里与人打赌吃热狗,来赢取50美金家用。
电影开头便认真描绘了男主托尼嫌弃地丢掉黑人水管工用过的水杯的镜头。没错,他是种族歧视者。
即便这样,在应聘黑人钢琴家谢利博士的私人司机面试中,托尼说我不介意给黑人工作,我前两天才在家里宴请了几位黑人朋友。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无法理解美国旧时代种族歧视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剧情让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那种歧视的无知与可怕。托尼迫于生活,向现实低下了头,成了钢琴家谢利博士的司机,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多年前,我的父亲因为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而低声啜泣的午夜,中年男人的无奈与苦楚在那一刻、在电影里让我泪流满面。一分钱压倒英雄汉,在现实面前,我们曾经觉得无奈的事似乎都成了出路。
改变需要勇气
钢琴家谢利博士才华横溢,博学且教养好,有钱有地位,但是因为黑人种族备受白人社会的侮辱和欺凌。他也不是典型的黑人,他和那些底层的黑人没有交集和共同语言,影片中最让人动容的应该是雨中谢利咆哮的一段台词: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还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是谁?
托尼动手打了侮辱谢利的警察,两人被关进了看守所,谢利博士告诉托尼:靠暴力永远无法取胜,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会让你占理。在那个无奈的社会,他没有用暴力去反抗,而是用行动捍卫自己的尊严。
谢利博士明知道南方种族歧视很严重,他依然选择去南部巡演,去经历去突破,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大众。圣诞演出,谢利在不让黑人入内的餐厅那段。按照剧情的铺垫,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以为他会妥协,完成演出。然而我终究是庸俗了。谢利博士毫不犹豫地说:要不然让我进去用餐,要不然就取消今晚的演出。这大概是整部剧最给人勇气的改变。
故事的最后,平安夜,托尼主动拥抱谢利博士的那一瞬间将改变演绎到极致。
生活需要温情
看了很多影评都在讲民族文化,可是更吸引中年妇女的应该是托尼与妻子之间的温情。影片中很多温情的镜头,让人觉得温馨而感动。托尼出发前,将预支的工资交给妻子,妻子再三强调要写信回来,可是都是被拒绝的。即便如此,托尼在南下巡演的路上还是很用心地给妻子写了信。
整个故事除了南下巡演的路线,就是托尼写给妻子的四封信。信件真是一个高明的处理方式,不仅从客观角度描述了谢利博士,也不着痕迹的描述着托尼在谢利博士影响下的变化。
在谢利博士指导下,信件内容很感人:没有你的时光和旅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与你相爱是我所做过的最轻松的事。在我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会深深地感觉到遇见你的那天我已经爱上你,今天我爱你,余生我也一样爱你。我想这是内心深处对妻子和家庭厚重的爱,才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吧。
托尼睡前亲吻妻子小照片的镜头,故事最后托尼妻子与谢利博士拥抱时说谢谢你帮他修改信件的镜头,都让我心头一暖,不得不说中年妇女感动的镜头真的不一样。影片所传递的关于家庭、关于夫妻、关于亲情的相处之道,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思考的。
《绿皮书》观后感9最近总是在家呆不住,要出去逛逛,走走,没事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电影。所以,说走就走,买了两张《绿皮书》电影票,和闺蜜兴致勃勃的奔向电影院了!
你要问我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为: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的故事。但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注意,这里的托尼是白人,唐是黑人)。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虽然是一部外国影片,说的也是英文,但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观感,影片中主角之间的对话时而幽默,时而愤怒,时而悲伤,我们是完全沉浸在其中的,可以说拍得非常好了!
今天,我主要想说的是托尼(白人)的一系列变化,真的特别有意思!
影片的开始,托尼的妻子叫了两个黑种人到家里修理东西,临走的时候,他的妻子倒了两杯水给那两个黑人喝。结果,等黑人走后,他一直不停地看向那两个杯子,眼神里透露出藏不住的不适感,最后还是没忍住,把那两个黑人喝过的杯子毫不犹豫的丢到了垃圾桶。看到这里,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种族歧视这一思想,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人意想不到。
由于托尼需要钱,而暂时又没有工作,唐又给的价钱到位,所以,即使他打心里不是很乐意为唐服务,但谁会跟钱过不去呢,于是他们就成为了合作关系,也是一道风景,一个白人为黑人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托利连唐的行李都不愿意碰,就因为他是黑人,每次开门都要用手绢擦车门,可以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打心底不愿意接触唐的!
可是,随着巡演的进行,一路上他们之间虽然有磕磕碰碰,也有吵吵闹闹,渐渐地,托尼发现唐并不是那么讨厌的,他感觉到唐并不是真正的开心,唐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喝酒,于是,托尼试着靠近唐。
他们之间总之经历了很多事情,比如托尼鼓励唐吃炸鸡,还是用拿着吃,要知道唐是非常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的,毕竟他可是受过很好的教育和教养的人,这也恰恰是托尼和唐有意思的地方,原本地位低下的黑人唐才应该过着底层人民的生活,可他却是有着高超技艺的钢筋家,但依旧不被白人接受,人们只是拿他当演奏的老黑看待!比如唐被酒吧的白人欺负,托尼伸出援助之手,救唐出来。再比如由于天黑,路况不好,他们误入了村庄,被警察关起来,就因为该区域不允许黑人进入,最后还是唐打电话给高层,才获救了!这样的事情一路上发生了很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到最后,唐和托尼居然成了可以拥抱,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这期间是两颗心的逐渐靠近,其实,也是两个人的自我救赎和彼此救赎!影片的最后,唐来到托尼家,跟他们一起过圣诞节,皆大欢喜,托尼也不再排斥黑人了,因为他收获了朋友,唐!
其实,整部电影看下来,既诙谐又引人深思。就因为肤色不同,就剥夺了他们做为人的权利,不让他们靠近白人的生活区,不让他们和白人一起吃饭,哪怕你是很著名的演奏家,依然享受的是低人一等的对待。尽管高中历史也学过,三角洲贸易,那些被卖的黑人奴隶,他们的生命简直还不如蝼蚁,真的有些可怜他们!好在,唐有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虽然活得辛苦了些,孤独了些,最终也收获了朋友,收获了自尊,收获了自己的人生!